宝鸡的工商业发展跟她的历史一样悠久。远古时期,炎帝“日中为市”,开启了整个中华的商业文明。后来出土的陶器、青铜器、铁器、白酒、丝绸等,证明宝鸡早在周秦时期,就有了制造业。
到了清朝中后期,宝鸡出现了民族工商业的萌芽,人们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生产出产品,拿到集市上去交易。
1936年1月10日,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与陕西省政府合资建成西京发电厂(位于今西安供电局北院),装备2200千瓦发电机组,1月22日,开始供应城市和火车站生活照明。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对上海等沿海城市进行了狂轰滥炸,当时,中国微弱的民族工业几乎全被摧毁,东北、华东、华北、华南等大部分地区沦陷。
当时的宝鸡基本上没有近代工业,中山路上仅有“百数十家店铺”。工业动力的匮乏,迫使企业普遍自备电源。1938年10月开工的陇海铁路宝鸡机厂(今宝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同样使用自备电源生产。雍兴公司蔡家坡西北机器厂、纱厂,开工初期的原动设备只有27.5千瓦和6.4千瓦发电机各一台,其中一台就是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照明的老古董发电机。申福新内迁时带来的3000千瓦/时发电机组,成为西北最大的动力源。1941年秋,申新架设起通往县城的3.3千伏高压单电源配电网,向县城供电。
1937年,由国民政府经济部投资,在宝鸡原中山路148号兴建了西京发电厂宝鸡分厂,安装有一台33.6千瓦柴油发电机,供火车站和中山路照明,这是宝鸡最早的发电厂。同年陇海铁路宝鸡段的开通,改善了宝鸡的交通条件,沦陷区的工厂开始搬迁到内地和宝鸡。
这让宝鸡很快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成为了全面抗战的工业基地,还成为了后勤保障基地。
当时各工厂即便备有发电机组,煤炭的缺乏仍严重地制约着企业的生产。工厂要么待机等煤,要么设法用木炭和木柴与煤炭混烧,勉强发电维持生产。缺煤的难题在1949年前,始终没有办法解决。
在统治时期,工业技术落后,发展相当缓慢,宝鸡分厂发电机组只能发到2千千瓦,且经常出事故,三天两头停电,用电大受限制,当时老百姓有个顺口溜“电灯不明,马路不平,一遇天雨,寸步难行”,可见当时用电环境的恶劣。据宝鸡市存档案记载,解放前,在这里上班的工人绝大多数以拿钱为目的,人心涣散,生产停滞不前。
1949年7月14日,宝鸡迎来了红旗漫卷的胜利解放,由于神速进兵,胡马匪溃不成军,宝鸡分厂并没有遭到大规模破坏,7月20日,人民军事管制会对宝鸡分厂进行接管,《宝鸡市军事管制会命令》再现了接管时的珍贵瞬间,从此,宝鸡分厂归属人民所有。
解放前后两重天,资产接管细清点,增加电量提生产,人民生活有改善。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引下,宝鸡分厂迅速恢复生产,发电量大增,宝鸡工农业生产建设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宝鸡分厂的电力供应,推动了宝鸡工业经济的发展,1949年,宝鸡工业总产值3114万元,1952年提高到6942万元,为宝鸡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业贸易中心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大规模地发展电力事业,西北充分的利用火电水电发电。1955年8月,宝鸡建成人民电厂(位于今宝鸡供电局北区)运行发电,并接管原宝鸡分厂。
1957年宝成铁路建成,为解决宝成铁路电气化和宝鸡地区用电,国家决定在宝鸡姜谭路新建一座发电厂,安装两台2.5万千瓦和两台5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设备由捷克斯洛伐克进口。
1959年1月1日,宝鸡人民电厂与新秦电厂(原申新电厂)合并,由西北电管局接管,厂名为国营宝鸡电厂,并吸收了铁道部杨家湾电厂。1960年,宝鸡电厂和新建的宝鸡发电厂工程处合并,厂名为宝鸡发电厂,当时四台机组容量共150000千瓦。
1967年6月,四台机组全部投产运行。1961年-1984年发电量平均6.75亿度,技术经济指标保持领先水平,除向宝成铁路、宝天线电气化铁路供电外,其余大部分电量供宝鸡地区负荷,并与陕、甘、青电网相连,向系统供电。
宝鸡发电厂的发展史,对于生在旧社会,在宝鸡发电厂上班的职工刘东运来说,最有发言权的。解放前,在资本家的电厂做牛做马。解放后,快速地成长为一线生产骨干。先后担任过锅炉分场、修建分场党支部书记和综合分场主任,被评为渭滨区人大代表、宝鸡市劳模、陕西省劳模。他的成长史,被称为宝鸡发电厂发展的“活档案”。1956年4月,他作为全国电业先进生产者代表受到了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当时的电厂修建是中国和苏联关系最为亲密的时期,可以说没有苏联专家的支援,就宝鸡当时的情况来说,是无法独自完成这样现代化的发电厂建设的。当年参与电厂建设的郭胜春(化名)师傅回忆当年建厂情形时,依然非常感慨:“五十年代的宝鸡直接就是一座黄土漫天飞舞没什么城市味道的地方,许多人都想过离开宝鸡回到原籍。实在是太穷了,没有很好的方法啊!就抱着混混看的态度在这里呆呆再说今后的打算,就这样一呆就到了今天。”
在回忆发电厂建设时,这位老师傅用河南话很感慨地说道:“俺们就是一介没有文化的土老帽,当时招工说为支援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并且还有工资可以养家,俺就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了电厂的建设,当然了也很不容易的,是有必要进行严格的家庭成分审查没问题才可以通过的。”据一些电厂的老工人师傅们叙述说的情况去看,当年电厂建设时国家的经济情况非常的不好。电厂所用的主要设备都是“赊账”从苏联先拉来用的,再后来到六零年和苏联闹翻时人家逼住咱们还的。
当时的电厂门卫师傅刘新月(化名)在谈到那个艰苦年代的时感受一再强调今天的幸福是很不容易得来的:“你们是不会了解什么都没有还要都创造出什么都有的奇迹,靠的是什么啊,靠的就是一种信念!其实那时候我们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工人,就知道劳动可以有工资养家糊口,那些大道理我们都不懂,但觉得要懂得感恩,要多的起那份来之不易的工资。”当然了,今天说这话说不会对现在的人们有任何感触,但有过哪种经历的老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那会那些发电的设备运到宝鸡现场时,说句老实话,大家伙都没见过如此大的”机器“那些设备上外铸件上的外国文字大家伙都不知道是啥意思。好奇的我们抚摸着这些发电机组,就感觉这东西竟然可以”照亮“宝鸡的夜晚?可以让火车跑起来?当时电厂建成时,宝鸡依然还是很落后的,那时候,附近的人们经常来电厂堆放煤灰的地方来扒煤核,我们的任务就是阻止这些人们随意进入厂区,影响安全生产。”
宝鸡发电厂建在清姜河旁,发电冷却所需的水源就引入河水到冷凝塔,也就是大家伙以前在远处看到的二个巨大的冒着白色气雾的大烟筒。水经过大烟筒的下面后就变得温热了,经过厂子里的排水渠,被引入到离发电厂北边不远处的大型沉淀池后然后自溢流入到渭河中。八十年代的时候,宝鸡城里许多爱好游泳的人们都喜欢在大水池里面游泳,尤其是冬天游泳的感觉很舒适的。后来,随着环境保护的需要和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大水池逐渐得就没有人再来游泳了。
1984年,在对外实行开放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逐步展开。国营、集体企业冲破计划经济的桎梏,砸烂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国民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用电量迅速增长,电力供需矛盾日愈尖锐,“拉闸限电”日趋频繁,“电荒”与日俱增。作为陕西第二大工业城市的宝鸡,仅靠装机容量15万千瓦,且已运行了20多年,设备已经陈旧、老化的现状和电力紧缺的严峻形势,又恰逢西部经济大开发对电力需求旺盛,宝鸡发电厂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在凤翔县长青镇增建宝鸡第二发电厂(以下简称“宝二”)。
“宝二”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上级部门的格外的重视,1996年7月,“宝二”工程正式破土动工。经过五年的建设,四台30万千瓦燃机组陆续建成投产。进入新世纪,在电力改革和调整性发展的机遇下,为满足新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宝二”扩建项目2台66万发电机组开始建设并陆续投入运行。机组采取烟囱、空冷塔和脱硫吸收塔“三塔合一”,在国内火电机组中具有较强示范作用,2012年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现在的“宝二”是一座拥有252万千瓦的国有大型发电企业,已成为西部电网重要的电源支撑点,对平衡、稳定陕西电网、实现西电东送、全国联网起着不可低估的及其重要的作用。2015年至2018年“宝二”连续四年发电量超百亿千瓦时,6台机组在火电能效对标和大机组竞赛中获奖,2017年1月获得中国国电集团“五星级企业”称号。
2019年11月7日,姜谭路原宝鸡发电厂两座巨大的冷凝塔爆破拆除,因产能与技术落后等原因,老电厂结束了助力宝鸡发展的历史使命,至此,一代人的回忆在这里告一段落。
一处写着供电所的建筑,猜测是过去的公共活动建筑,右侧挂画是某摩托车修理公司褪了色的广告
宝鸡大庆路电力新苑为宝二福利社区,这也是大庆路宝二发电公司公交站名的由来